最新動態 News
數字營銷領域最新動態與職場進階方法論課前導語
“云銳大講堂”是云銳集團針對集團內部員工推出的一系列以“職場晉升”和“職業技能提升”為主要內容的培訓課程,由公司高層擔任主講師,每周一節,向參與課程的員工無私分享自己多年的職場心得和寶貴的職業技能。
講師介紹
主講師:單曉瑞
云銳集團CEO
2006-2011年,紫博藍(藍坤互動)營銷VP
2011-2016年,搜狗銷售-總經理
2016-2017年,搜狐區域市場營銷總監
2017- 至 今,云銳集團CEO
《如何讓自己在未來賺的更多》
單曉瑞:
大家好,今天我想跟大家談的話題是《如何讓自己在未來賺的更多》。
這個話題如果是幾年前的我來談可能也沒有什么資格,但今天作為一個財務相對自由的人說,再來跟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稍微的心安理得了一些。接下來我按年齡把自己的經歷分成了三個階段,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經歷,因為我覺得里邊有很多能和大家產生共鳴的地方,接下來就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。
我上學的時候學習不是很好,但還好有點小聰明,不然今天也不會站在這里。我18歲考大學的時候面臨一個很重要的選擇——是去沈陽讀一個三本,還是來北京讀個大專?我的一個姐姐當時跟我說“你去北京吧,北京應該能看到更多的東西!”而我對這建議也不排斥,于是98年就來到了北京。
大專上了三年,學的國際貿易,我那三年沒怎么學習而是在努力掙錢!其實我開始掙錢完全是因為家里給的錢不夠花,面臨錢不夠花的問題只能想辦法掙錢,自己掙錢后我的財務赤字終于得到了解決并且每學期還有了富余。
我01年開始工作,從01年到06年來來回回換了至少有五六份工作吧,直到04年才開始進入一個穩定的階段。04年我去了一家通訊的公司,也就是紫博藍,我從IP電話的銷售做起,隨著公司的轉型及發展逐漸了解了互聯網行業所有業務,最后負責所有業務,這個時間大概用了六年,后來我在紫博藍把每個差事都做過了,實在是做到了天花板,于是決定出去看看。
在紫博藍的這幾年,我其實感覺做代理挺憋屈的,上有媒體罵的跟孫子似的,下有客戶更是感覺自己連孫子都不如,我一直想著能不能爬到商務鏈頂端,去媒體公司工作,但當時媒體跟代理之間的鴻溝很大,從代理跳到媒體真的很難,直到今天這鴻溝依舊存在,于是我嘗試了很多面試,直到后來因為努力和機遇進入了搜狗。
當時搜狗什么都沒有,好多業務都是一點點做起來的,而這個過程是我覺得自己成長最快的時候。在搜狗做了一段時間后轉崗去了搜狐,承接搜狐汽車、房產上的業務,直到去年Q3結束的時候,開始來到了云銳。
以上就是我的職業經歷,其實我覺得大家應該都很像,除了典型的富二代或者天才,我們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,那么普通人就會有普通人掙錢的辦法。我不想講一些大道理,只想通過自己38年的人生經歷,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需要掌握什么技能才能掙更多錢。不代表規律性東西,僅供參考!
26歲以下——勤奮
什么是勤奮?
時間投入
一絲不茍的執行
有邏輯的匯報
剛才提到了我上大學的時候,大家可能好奇我當時怎么掙錢,答案是——賣苦力!在做的各位上大學的時候可能也干過促銷、發單子之類的工作,但這些實際上是掙不了多少錢的,而我當時做的是相對掙錢多些的工作——黑導游!
在開往八達嶺十三陵的旅行團里,在德勝門拉客帶著去旅游。我當時每天早上凌晨3點鐘起床翻墻從學校跳出來,騎行40分鐘左右到德勝門919汽車站,拿著大喇叭喊:八達嶺、長城一日游啦~這份工作我干了整整大學三年,其實這項工作根本沒有任何技術含量,只不過是消耗時間,每天從凌晨三點左右干到晚上十一二點,有的時候還會更晚。
· 勤奮就是時間的投入
其實勤奮這詞很虛,我認為所謂的勤奮就是時間投入。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很大的差異,我們不是富二代,也不是天才,那我們想掙錢怎么辦?在我看來就是比誰拼的時間長!在資本家眼里時間是最不值錢的,因為他們用結果導向,但是在同樣的結果導向下,對于我們這種平凡的人,用的時間越長,可能產生的結果就會越好,而我們在26歲以前,最不缺的可能就是時間。
· 一絲不茍的執行
講完了時間投入,接下來我說一下“一絲不茍的執行”,大家理解的“一絲不茍的執行”可能就是老板讓做什么就去做什么,但是各位有沒有相過自己做的和老板讓做的可能不是一件事?
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一般都是簡單的按照老板字面意思去做,但老板不這樣認為,他認為你中間應該完成某些很關鍵的點,并且認為他所想的你應該是能理解的。如果你沒有理解,所做的就是無用功,所以“一絲不茍的執行”你首先要知道老板想要你做什么,用什么樣的標準去做成什么樣的事。
· 有邏輯的匯報
那么最后就是要有邏輯的匯報。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明明按老板的要求去做了事情,但仍然會被罵,其原因就是缺乏“有邏輯的匯報”。
我們越是跟老板講碎片化東西,老板就會越去追尋很細的東西,從而就會發現我們更多的錯誤。所以學會有邏輯的匯報讓老板跟著自己的邏輯走就變得特別重要,我們要學會跟我們的匯報對象產生一個共識,而這個共識就是邏輯上的共識。
26-35歲——學習
什么是學習?
術——技巧
法——方法
道——規則
學習的基礎是主動總結
· 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
說到學習,我們首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學什么?曾有人跟我說過學習就是——“道、法、術”,我當時不是很理解,現在想想其實這是一個反過來循序漸進的過程,也就是“術-法-道”。
· “術”
所謂“術”就是技巧,談起技巧應該是我們最喜歡的,因為技巧能給我們帶來價值,我們能馬上學會,但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,在別人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東西。
· “法”
至于什么是“法”?其實就是我們用什么樣的途徑來達到想要的結果,這個會有很多方式,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差異。
· “道”
最后我們說一下“道”,我所理解的“道”即我們為什么要做這個事,很多“術”和“法”我們都是可以拿過來直接用,但是“道”我們就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參悟。
另外我想說的是學習真的很重要,雖然它有的時候是一個逼不得已的事情,就比如我30歲因工作、社會上面臨的一些壓力,去考了專升本,雖然當時感覺有些難為情,上課的時候周圍的人都比我小,但是正是因為我有社會工作上的經歷,我才能更好的把課堂上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上來,所以鼓勵大家如果有機會的話,多去學些東西。
35-40歲-取舍
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?
什么是自己擅長做的?
大家都知道36歲是本命年,對于人生來說也會是一個坎兒,而過了這坎兒之后很多人都進入了另外一個境界,就比如說對于互聯網碼農來說,超過35歲很多公司就會主動進行辭退,因為用35歲以上的人,雇傭成本會相對偏高。如果你35歲之后還在做最底層的事,肯定會沒有年輕人的優勢,那么35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呢?在我看來就是取舍!取舍什么呢?一是舍棄“自己不能做的”,二是“做自己擅長做的”。
這個歲數的我們應該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?不想要的是什么?就比如我在事業上我想要的其實就是兩件事:第一個是幫助一家公司去上市;第二個是自己或和朋友一起去做一家公司并去上市。我現在第一個已經實現了,那我現在就在想完成第二件事。
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想想自己的人生中一定要去做哪些事,而且一旦想了,就要盡早去開始做這些事,因為我們根本想不到接下來的生命里會發生些什么。
總結:
我今天講這些主要是想用我的經歷告訴大家,在什么年齡就應該做什么年齡該做的事,我也只能講到這個階段,因為我只經歷到了這個年齡,也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。
所以各位如果現在是26歲以下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時間,用你的時長熬死那些比你年長的人,用你一絲不茍的執行力、有邏輯的匯報能力把前浪全拍死在沙灘上。
而如果你是處于26-35歲之間的人,這段時間將是你人生重要的轉折點,需要你們思考如何通過學習站到自己想要的位置,而云銳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,有這么多的媒體資源,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,就看你如何想辦法拿到這些資源了。
至于35歲以上的人,現在要考慮的就是該如何取舍了,無論職位高低,到了這個年齡都應該想想自己到底在意什么,又該舍棄些什么。
最后總結一下我今天談到的話題,我認為所謂如何賺錢其實就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,所謂有價值無非就是:你會的東西別人不會;同一個事情,你做的比別人好;成為你所在領域的專家,具有定價權。
好了,各位,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